第一百二十九章-《农门女商,养个皇子当首富》


    第(2/3)页

    一番沉吟后,他想着罢了罢了。

    照例地将人带来问话。

    那富商本来神色还慌乱着,但也不知是想起了甚,眼下居然不慌不忙了起来,这叫胡四不由得为大娘捏了把汗。

    “唔,这些事情本官知晓了,那你的贴身照呢?”

    “鄙人乃是南方人,出门匆忙,并未带贴身照。”

    按照大庸律法,无论是坐罪还是状告都要按照户籍来,这富商并非汴州人士,按理说刘大人没有审问他的资格。

    显然,富商对此也心知肚明,因此不慌不忙。

    若是半年前的刘大人,或许真的叫他糊弄过去了,可眼下是跟着谢长安一道断案的刘大人,在断案途中,他为了保住自己的乌纱帽,那可是把汴州地方律法与大庸律法背了个滚瓜烂熟的。

    只听他道:“既然贴身照不在,那还不速速归去取来呈上?”

    “鄙人并非汴州人士,要是叶大娘想要状告我,还得先去我的户籍,再立案调查。”或许是因为心虚,这姓朱的富商说话中气不足。

    一旁的大娘微微蹙眉,她只是一介妇孺,对这些还真不知晓,若是果真像他所说,那今日之事岂不是不了了之?

    胡四望着她,微微颔首,确实是这么回事。

    就在众人以为今日的热闹要结束时,只听一个差役上来就给了富商一脚,大骂道:“大人问话,尽管去拿便是了,还敢多嘴?”

    围观者有人高声质疑,“知府大人,他所言不假,为何还要这般对待?”

    刘大人冷道:“我汴州自古以来外商众多,圣上英明,在就特许我汴州有先查办再通知的特权,你这商贾,口口声声言说自己行商多年,怎得连这些都不知?”

    其他地方若是本地人与外籍人有纠纷,都要先到外籍人的籍贯地状告,等拿到当地衙门给的文书后,才能回到本地衙门继续状告,手续麻烦不说,更是耗时颇久。

    但汴州不同,商贾往来频繁,外籍人多了矛盾自然也多,这种情况下,这条律法就不再适用,为了因地制宜,圣上特准汴州可以先斩后奏,先审判,再通知外籍人的籍贯知府。

    此话一出,富商顿时哑口无言。

    这事儿,他还真不知晓。

    不等他反应,早就有官吏拿出从他落脚客栈里搜罗出的照身贴。

    出人意料的是,这人居然并非商籍。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