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 稳扎稳打-《带着骑砍速通乱世》


    第(1/3)页

    四月十五,井陉城将军府。

    “义军人马之雄壮,乃是吾生平仅见。”

    头顶小冠,身穿交领直裾的李楷边捋胡子边称赞道。

    这是位四五十之间的中年男人,脸上带着礼仪性的笑容,眼神却显得冷淡无求。

    在他下首的案几后,跪坐着他的两个儿子。

    大将军李昊跪坐于主案后,他的屁股下有个托屁股的小马扎,特地从乐平县赶过来的李矩则在来客对面。

    “既然老兄准备迁两个儿子过来,那就分做两房。我命人在将军府的黄籍上登册为两大户。”

    黄籍便是晋朝的户籍册,因书写在黄纸上而得名。

    义军沿用了黄纸登记民户、丁口的做法,并将小户、大户分开做区分。

    小户便是拥地百亩之下的普通民户,抛开每年的田赋外,小户年满十六岁、不足六十的丁口都需要每年服劳役一个月。

    大户便是拥地百亩之上的半自耕农、小地主。

    义军如今的大户主要是各级军官,各县府的民政官。

    李大将军原先承诺过允许李楷这些大户置地不超过一千亩,为了进一步拉拢士族,他准备允许大族分房另起祠堂。

    也曾在洛阳城常年为官,李楷自然明白这意味着什么。

    分开之后,他的两个儿子就能各自购置一千亩田产,虽说没了私户,但义军是准许大户们佃农耕种的。

    “谢过将军好意。却不知佃农耕种的话,这田租可有限额?”

    有些士族的私户是佃户,有些则是胡奴。李楷家的胡奴不多,没有了私户,便需要从正户里找佃农。

    “以四成五分为上限。”

    三月份给义军将士分地前后,将军府就已经定下了佃户田租的上限。

    这个数额是李昊与俊李矩、投降的乐平县长孙彬等人商议后敲定的。

    魏晋屯田的地租是官五民五,若是官府出牛,则变为官六民四。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