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提供资金?要还吗?” 孙向阳想了想问道。 “既然是扶持,自然是不用还的,不过理论上,这些由矿务局援助的设备,都归矿务局所有,不属于双水湾的资产,将来如果报废了,要还给人家。” 苏慧晚笑了笑说道。 这种扶持,在不少地方都有,看似矿务局吃了大亏,但实际上,开采出更多的煤矿,本就是对方的任务,尤其是优质煤更是供不应求。 当然,别的地方扶持,条件肯定不会这么优渥,甚至矿务局那边要拿走一部分利益,但在双水湾这边,就是纯粹的扶持了。 但这种扶持,本就是在计划中,任谁也说不出不是来,也有不少先例可循。 尤其是孙家那边,既然是送礼,肯定不会给孙向阳留下什么麻烦,要不然这份礼物的价值也将大打折扣。 听完苏慧晚的话,孙向阳也不由得沉默起来。 有了矿务局那边的扶持,双水湾煤矿肯定会迅速成长起来,先不提前三年的免税,光是一个优先保证电力供应,都足以让孙向阳感到惊喜。 别看当初通电是由苏慧晚一手促成的,但如今,各个地方仍旧缺电严重,经常限电。 上辈子,孙向阳小的时候,哪怕已经九十年代了,村里仍旧经常停电,表面上是说电路出现问题,实际上,就是因为电不够用。 现在就算是双水湾这边,之前也没少停电,哪怕苏慧晚也没办法,因为这种事情根本就不是县里说的算。 地区那边,自然会根据企业的重要程度,进行优先供电。 但现在,有了矿务局那边发力,双水湾煤矿,也纳入了这个名单。 如此一来,不仅仅煤矿那边,就连研究所也不用再受停电困扰了。 只是,孙向阳反而有种幸福的烦恼。 原因就是,煤矿那边一旦再扩大规模,肯定要加一个,甚至两个矿井,如此一来,那边的人可就远远不够了,只能继续再招人。 可问题是,双水湾现在的人几乎全都各司其职,煤矿需要人,砖厂那边也不能停,建筑队那边,为了配合双水湾的发展,同样必不可少。 而种地,更是不可或缺。 难不成要从其他生产队招人? 相信以煤矿那边的待遇,只要说声招人,周围几个生产队立即就会蜂拥上门,但要说让他们全部加入双水湾,搬迁到这边,估计是不可能了。 这可不是三五个人那么简单。 能够进煤矿的,肯定都是青壮劳力,任凭哪个生产队,都不可能放人。 如果不是双水湾的居民,就只能像沙坪坝一开始那样,作为临时工,可以给他提供的经验,只有正常的一半。 当然,就算只有一半,也完全值得去做。 更重要的是,煤矿的规模扩大,提供给双水湾的助力也会更大,真正拥有了发展的基础。 所以孙向阳也不得不承认,孙家给的这份礼,够大,也足够贴心。 或许在外人看来,又不是直接给孙向阳本身的,而且煤矿也是集体的财产,哪有这么送礼的? 但孙向阳所求从来就不是钱。 或者说,他压根就不缺钱,更在意的是双水湾的发展。 双水湾发展的越快,规模变得越大,他将来能够收割的经验点才会更多。 煤矿,剪纸画,再加上碳纤维研究所,这一步步走下来,才能让双水湾在未来绽放出璀璨的光芒,真正成为陕北黄土高原上的一颗明珠。 “怎么样?满意吧?” 苏慧晚微微一笑。 关于孙向阳在京城那边治好了孙家那位老爷子,她也从张家栋的口中知道了一些,正是因为如此,她才放心的跟对方接触。 不过最终真正拿主意的,还是孙向阳,所以只能等孙向阳回来再跟那边签订合约。 如果孙向阳不愿意,那一切休提。 只是在苏慧晚看来,这种好事,又怎么可能不同意? 并且她也了解过,根本就没有任何后患。 因为双水湾煤矿这边,完全如何这种扶持计划,无非就是矿务局那边决定给谁罢了。 能够争取到这个名额,本身就是一种本事。 就像一些大型投资,不少地方都会想方设法的争取,自然是所有的关系都用上,这本身就是符合规则的,你不能说给了别人,不给伱,就是不公平,这个世界上哪来那么多不公平了? 抛开这些东西,才是最大的不公平。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