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四七章 润物无声,见微知著-《苟道不死》
            
            
            
                
    第(2/3)页
    孟周微微一怔,脚下地浪翻涌不停,与杨冲的交流也没有停。
    孟周想到自己刚来三川塬时,他所看到的一阶灵地范围,庄田密度虽然比二阶区域更多,但因为练气修士能力有限,每一个庄田的面积都比较小。
    整体来看,真正被稳定经营成灵田的区域还是只有一小部分,绝大部分都是未开发的荒地。
    孟周问出了心中疑惑。
    杨冲摇头道:“现在已经不是两年前了,不仅新增了大量一阶庄田,所有庄田都在持续开荒。
    可以开荒成灵田的区域越来越少,已经有不少相邻庄田出现了灵田接壤的情况。”
    这还真的是孟周不曾关注的一个情况,自从来到三川塬之后,他的活动轨迹就完全约束在了一个极小的范围之内。
    绝大多数时候,都在自家那两亩庭院范围之内。
    偶尔去阚越那里一趟,去三川城的次数,更是一只手、五根手指头都能数得过来。
    活动最频繁的时候,也就是受三川会差遣的那两个月,跑了不少地方。
    但活动区域始终都在二阶灵地范围之内。
    在阚越家的聚会,大家谈论过很多话题,但对于同在三川塬的一阶灵地的情况,却是一次都没有讨论过。
    所谓“谈笑皆筑基,往来无练气”,以至于今日这些信息从杨冲嘴里说出来之前,孟周对这些变化竟然是一无所知。
    这件事若是发生在此界其他筑基身上,也不会往心里去,也不会认为这有什么不妥。
    修行者的目光往前看、往上看,本来就是理所当然之事。
    修成筑基以后,除非自己的家人门徒,又或者利益相关,本来就不会再去关注练气层面的事情,这是很正常的。
    孟周心中却有些警醒。
    因为在他的眼中,世界是一体的。
    扩展自己的视野,加强对这个世界的认知,不仅是要往远看,往上看,对于脚下的一切变化,同样不能忽略。
    不然,他眼中的世界,将会出现严重的“失真”。
    心中这般想着,他继续询问:
    “一阶灵地范围内的庄田管理,也都是三川会在负责吗?”
    “是的。”
    “感觉怎么样?”
    “挺负责的,他们知道我和柳盈基本都在这边,没有太多精力兼顾,主动帮我们解决了许多事情。
    他们在那里呆的时间,比我们自己还要多。”
    说起此事,杨冲也忍不住多说了几句。
    看得出来,他对三川会的服务是真心满意。
    “不过,这段时间倒是有些混乱。”杨冲又道。
    “哦,这又是怎么回事?”
    “人事变动太频繁,老的那一批基本换了一半。
    新上来这一批虽然也很上心,但单是重新了解各处庄田的情况就要花不少时间。
    ……不过,过段时间应该就好了。”
    “动作这么大啊?”
    孟周有点惊讶,不过,杨冲再一解释,说原来那些被换下去的三川会老人都被派去青林坊“进修”去了,孟周也就明白了是怎么回事。
    这就是效仿戴守礼这些本土修士去年故事。
    “看来,三川塬的筑基修士很快又要涨一波了。”
    “灵植师呢?数量够吗?”
    很多占据一处小灵地,或者开辟三五几十亩灵田的,对于有没有灵植师是无所谓的。
    一来面积小,有损失也不会太大。
    再就是灵田小,灵植出现问题的几率本来就更小,再加上小面积灵田必然被侍弄得更加精细,对于灵植师的需求,就不是很迫切。
    可如三川塬这样的规模,任何一点细微隐患都会被指数级的放大,若不及时处理,波及范围会迅速扩大。
    杨冲道:“确实很紧张,不过,从去年初开始,随着朱前辈陆续培养出几名颇有天赋的灵植师,再加上原来的灵植师受了她的指导,也都有不小的成长,现在这情况也勉强还能应付。”
    孟周心中转了一下,才反应过来他口中的“朱前辈”就是朱茜。
    孟周心想,那些一阶灵植师现在应该都已经被她发展成协会成员了吧?
    这朱茜天天喊“到极限了”,可看她那模样,不仅将她的本职工作完成的很好。
    还有时间和精力去基层搞人才挖掘和系统培训,这可不是极限该有的样子。
    “新增了这么多灵田,产出必然也大增了吧,价格上有变化吗?”
    孟周心中其实一直在琢磨一个事情,三川塬二阶灵田的大规模开发,是从前年中才开始的。
    随着这两年青玄域范围内筑基修士数量的剧增,资源紧缺、资源宝贵这样的观念几乎被硬生生刻进了每个修士的观念里。
    这也是这两年这么多筑基往三川塬涌来的重要原因,因为他们知道,只要耐得住几年寂寞,灵田只要一产出,就能发财。
    这种观念还在随着筑基的持续增多而被持续的强化着,这样一来,真等数年之后,大量灵田开始大量向外产出的时候,会不会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呢?
    这种事例孟周在前世就见过不少,听得就更多,当大家都知道某个东西贵,一窝蜂去种,等东西出来以后,却都贱成了白菜价,烂在土里都没人去捡。
    当然,灵性材料的价值摆在那里,不可能真的变得一文不值。
    最多因为供求关系的变化价格大幅度缩水。
    庄田主们真正能够赚到手的灵石,和他们现在预期的数额之间,会有巨大的差距。
    孟周甚至一度怀疑青玄宗有没有可能提前预见到这种变化,庄田主们也将是继职业者们之后,第二批被其狠狠收割的对象。
    一阶灵植的生长周期比二阶灵植更短,大多一阶下品灵植更是能做到一年一熟。
    所以,大规模新开荒出来的一阶灵田,已经开始陆续有出产了,那些干得快的,说不定第二茬灵植都已经收割完毕了。
    孟周觉得,这或许可以成为一个观察的样本。
    杨冲不知道孟周心中想法,认真想了想,道:“相比去年,又有一些提升,不过不是很大。”
    “还有提升?”孟周惊讶。
    这和他想的有些不同,心想,或许是青玄域内适合大规模开辟灵田的灵脉不多,三川塬的增量,放在三川塬,固然是数倍提升。
    可稀释到整个青玄域,依然是供不应求的局面。
    而他设想的供求关系的变化,还需要更长的时间,才能够传递到这些庄田主头上来。
    不过,很快,杨冲说出的另一个消息,在让孟周恍惚了一阵之余,忽然意识到自己的认知又片面了。
    “既然各处都在大开荒,这人手不是太好找吧?”孟周把话题拉回找人这件事上。
    杨冲却道:“找到足够的人数并不难,不过,要从中挑出最合适的,确实要下一些功夫。”
    孟周非常惊讶,一阶灵田的开荒和经营,基本都是靠练气修士的人数去硬推的。
    以三川塬现在的开荒规模,即便没有出现“修士荒”,闲散修士也不会再如以前那么好找才对。
    很快,他就想到了一种可能:“有大量其他灵脉的练气修士过来?”
    杨冲先是点头,而后摇头。
    “这两年确实新来了不少练气修士,不过,更多的却是从凡俗社会涌来的练气新人。”
    “……”孟周。
    经过杨冲的解释,孟周这才知道,现在的底层练气修士中,诞生了一种新型职业。
    可以称之为“修仙掮客”。
    他们游走在一个个凡俗界,以修仙长生为饵,挑选有修行资质的凡人,引导其入门,凡是成功入门的,都被他们带来修行界。
    那些凡人修炼出气感,连正式练气都算不上,欢天喜地,以为踏上了长生路。
    可他们不知道的是,他们中的绝大多数,资质都是极差,一辈子都只能在修行界最底层做骡马的命。
    可他们的数量多呀。
    而且,他们的要求更低。
    他们更卷。
    因为这类练气新人的大量涌入,哪怕三川塬到处都在大规模开荒,但并没有出现孟周以为的“修士荒”。
    这些练气新人在修为境界、在战斗能力上,相比于那些练气老人,或许天差地别,有着数十年,甚至一辈子都抹不平的差距。
    但将他们放在灵田里,这个差距去出奇的小。
    而且,这种差距,绝大多数都是可以用人数填平的。
    而按照杨冲透露,除非真的不可替代,不然,大多数庄田主情愿招十个才顶一个的练气新人,也不会招一个顶十个的练气能人。
    听着杨冲的讲述,孟周的心思却转到了他内心构建的那个供求模型之上。
    并补上了一个一直被他忽略,却极为重要的一环。
    凡人。
    修行者除了“修二代”“修三代”“修……代”,一个更大的来源是一个个凡俗社会。
    只不过,除了其中极侥幸、极少数的一批,绝大多数都是散修、底层,能够成长到练气后期的都寥寥无几。
    但他们却构成了青玄域修行界的最底层,是青玄域庞大修行界的基座、基石。
    而且,只要基数足够多,总归是有出人头地、甚至突破练气,成长到筑基的。
    单论人数比例,他们才是修行界的大多数。
    也正是因为这些源源不断新鲜血液的注入和刺激,才造就了青玄域修仙界有别于其他域的活力和氛围。
    修行法向凡俗社会扩散的趋势,诸域之中,也以青玄域为最。
    在与阚越等人的聚会交流中,孟周能够感到,除青玄域之外的其他几域,都是在有默契的控制修行法的扩散传播。
    虽然,修行法的扩散近似于一种内禀属性。
    从其诞生,从无到有的那一刻,就是为了向更广范围的扩散传播。
    哪怕有默契的控制,也只是让这种传播变慢,并不能真正的阻止。
    与之对比,青玄域,或者说青玄宗不仅在默许这种传播,甚至有主动推波助澜的意思。
    不过,在此之前,修行法向凡俗社会的传播,抛开某些个体,大范围来看,更像是一种无意识的、自然而然的下沉。
    可现在的变化,却是目的明确的、有组织、成规模的,从凡俗社会挖掘更多的潜力。
    在这些潜力被挖掘完之前,会有源源不断的、廉价的练气新人融入到修行界的“基石”之中。
    而凡人的潜力能够被挖完吗?
    若是只看这一代,或许可以。
    但若是将目光再看向下一代、下下代,那几乎是永远都挖不完的。
    只要能够提供适宜的居住地,凡人繁衍一代人的速度,甚至比一些二阶灵植从种子到成熟的时间还要短!
    只要愿意,以筑基修士的生命长度,完全可以看到凡人数量在修行人庇护下以指数级爆发的恐怖增速。
    “而只要凡人还能够一代代繁衍,修行界就会有源源不断的新人加入。”
    “灵田生产出来的资源越多,练气新人就越多。”
    “修士数量越多,需求就越大,灵田就会开辟更多。”
    “……所以,这条路的尽头,不是资源过剩,供大于求。
    而是,每一条灵脉所能承载的开发极限!”
    孟周心中震动。
    在这个模型里,他仿佛看到了繁盛程度远超现在,无论是修士数量、还是灵脉开发程度,都远超现在的修行界。
    同样,他也看到了一个极其内卷,一切“唯资源论”的修行界。
    孟周心中轻轻摇了摇头,没再继续往深里琢磨这事,而是看向杨冲,问:“还有其他什么比较特别的事情么?”
    今天与杨冲的交流,让孟周意外的有了许多收获,他本来已经没有指望更多。
    可杨冲仔细思考了一阵后,却是回道:
    “从今年正月初一开始,到现在。
    我那庄田中,最开始那几百亩灵田,品质陆陆续续、都有不同程度的提升。
    其中有近百亩,提升就更加明显。”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