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23工业区-《身为汉人居然要跟着蒙古西征》
第(1/3)页
一个原因是此地紧靠神京,作为帝国工业化的摇篮,离神京近方便大明中央政府就近指导。另一个原因是此地靠近恒河,且向西几十里就是辽阔的印度大沙漠,既方便运输,又方便规模大了扩建。
目前……
工业区经过两年的建造和运营,基本已经大致成型。整个工业区根据规模不同,共分成四块区域。
工业区;
其北面是军事装备制造中心;其西南面是金属冶炼中心;南边是民用品生产区;东北侧靠近恒河的则是物资集散中心。
自打工业区项目规划以来,就有章邯这个帝国皇帝的牵头主导以及政策,资源上的大力支持。这两年建设,整个工业区肉眼可见变得日新月异,从当初的一穷二白到现在产业成型,无疑实现了质的高速发展。
当内阁政务院派出官员,匆匆出城向着工业区赶来寻章邯之时,章邯已经在工业部部长章崇信【章五】,等一众官员的跟随下,巡视完北边的军事装备制造中心,西边金属冶炼中心以及东北,靠近恒河的物资集散中心。
一共用去三天时间。
经过这三天的巡视,就目前看到的结果来说,章邯对于工业区的发展,还算是比较满意的。
下面我们一一介绍下章邯他们这三天巡视的情况。
第一天他们巡视的是西边的金属冶炼中心。
金属冶炼中心经过两年的调制和章邯不时,一些模棱两可的指导,在众多炼铁大师傅的改进下,已经可以做到小高炉批量出钢。且就钢材的质量检测,还不错,适用于大多数场景。
钢产量,也在去年年底,达到了一个小高潮,年产五万吨。
不要小看这个还不及后世一个小钢厂的零头出钢量。要知道,对于公元十三世纪的这个庞大整个世界来说,年产五万吨钢材,已经足以傲视群雄,排进世界前三。
排第一,第二分别是蒙古帝国和宋朝。毕竟体量,先发优势摆在那里,单单手工锻打也会出一个不小的数字。
不过,随着大明的工业化发现,毫无疑问,超越他们也只是时间问题。且随着熔炼技术的逐步改进,到今年年底,钢产量也许就能赶超,甚至超越蒙,宋。
至于精铁产量,比起钢产量就多多了,也可以称得上一句遥遥领先。年产三十万吨规模,也是名列世界前茅的存在。若不是工业区的铁矿石需要异地运输,以目前的产能,金属冶炼中心全力精铁产量翻倍,那是一点问题都没有。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