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六 却道妙拳无形-《蛆蝇尸海剑》


    第(2/3)页

    场中众人见于凡处于劣势,纷纷笑骂道:“这雪莲派如此威风,只怕是吹出来的名声。”指指点点,嘲弄讽刺,言语中诸般不屑。

    张原道却越来越惊异,心想:“我苦练悲喜神功二十年,加上这世上第一流的掌法,怎么此人随随便便就能挡住?”手脚越发用力,仿佛铁锤巨斧般往于凡身上招呼,于凡使出“黑虎咬尾”,“龙腾虎跃”,“白鹤亮翅”,“白猿鲜桃”等招式,半点不露真功夫,正暗合“五藏神功”心法道理,张原道却半点奈何不了他。

    又斗了二十招,张原道见于凡愈发沉稳,招式中锋芒不露,但自己内息不畅,心知不妙,凝神观察形势,竟发觉自己被敌人牢牢压制,不由得大惊失色,想起诸般往事来:

    张原道所练的内功心法,乃是昔日威震江湖的葫芦僧人所传,这葫芦僧人当年也是一派邪教首领,但为了夺取悲喜神功,结果闹得家破人亡,敌人亲友全数丧身,自己也身负重伤,落下残疾,被困在深山老林之中,不敢外出半步,但好歹将这悲喜神功夺到手上。

    他在山中修苦禅,练神功,花了十年时光,总算将这门功夫融会贯通,后来机缘巧合之下,遇上了上山游玩的张原道,他老来寂寞,又见这孩子天资极佳,便收他为徒,将一身武功传给了他。

    当年葫芦僧人传功之时,曾经说道:“佛曰:‘慈悲喜舍,无量之心’,此乃大乘教义,非但渡己,还需渡人,为师以往脾气暴戾,故而参不透这门功夫的要旨,眼下却明明白白,清清楚楚。这门神功,可借助敌人身上戾气、喜气,化为功力,以之相助,克敌制胜。若遇上心中波澜不起的敌人,你可要千万小心。此等人物,心如明镜,不动如山,你这悲喜神功虽然有成,但却奈何不了这等静心修士。”

    张原道汗流浃背,焦急万分,心想:“我在师父门下修习勤苦,出山以来,从无人能接我一招半式,这于凡不过是性子木讷,故而不露喜怒,又不是武功绝顶的高手。我得加把劲儿,一鼓作气将他击败,这般胡思乱想,只不过自乱阵脚。”念及于此,身法陡然加快,忽前忽后,无所不在,绕着于凡狂攻猛打。

    于凡忽然说道:“你这般一快,可就错了!内力涣散,反而大不如前。”

    张原道闻言愕然,凝神戒备,于凡一招“竹叶青青”,左手探前,右手绕后,夹攻而来,张原道怒吼一声,掌力排山倒海般前推,谁知碰上于凡手背,喀喀一声,掌力瞬间消散,于凡轻巧转身,手指连点,正中张原道胸口。张原道只觉敌人内力之强,威不可挡,厉声痛呼,连连退后,捂住胸口,满脸惊惧之情。

    于凡双臂拖后,朝张原道疾冲过来,张原道见他破绽百出,恨恨想到:“拼着受你一指,也要一掌将你毙了!”脑中冒出“玉石俱焚”之念,一招“蛟鸿双掌”,运毕生功力,将一股极为凌厉刚猛的掌力击向于凡。

    于凡不挡不避,周身真气扩散,正是五藏神功的护体真气,登时将敌人掌力弹开,他手指突前,在张原道身上停留片刻,陡然发力,张原道口中鲜血狂喷,如箭矢般被击飞出去,撞在远处树上,轰隆一声,将那棵粗壮大树拦腰撞断,他脑袋一歪,当即晕倒过去。

    安曼用力拍手鼓掌,笑道:“于凡大哥,好一招‘五藏劫难指’。”于凡微微一笑,手指在地上轻轻抚摸,如触丝绸,面前青石板上登时石屑纷飞,仿佛沙地一般,留下寸许深的两条指印,群雄见他露出这手惊天动地的神功,哪里还敢出言不逊?霎时爆发出满堂喝彩。

    李若兰心中不服,暗想:“不知我的剑芒真气,与这于凡的指力相比,谁更胜一筹?”嘴里却说道:“这人功夫自然是极高的,但他为了显摆功夫,在地上划划弄弄,未免落了下乘。”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