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5章 南宫武举人-《大将军的读书郎》
第(2/3)页
想要武举,一般都凑不够人数,所以这武举,有的时候考,有的时候还没得考呢,因为人数不够!
虽然武科的起点比较高,可大家一般都是文科生,武科这边是真的不好考。
毕竟文无第一,武无第二,哪个都想要“独占鳌头”,文科大不了重考,武科就算是重考,也容易受伤,有些人还被致残,甚至是死亡。
武试的死亡率,可比文科高了好多倍。
就算不死,致残也够呛啊!
所以除非对自己的武艺有十足信心,否则是不会考武试的,另外武试需要花钱也是文科的数倍。
故而考中武试的人,全都是家底丰厚之辈。
也是,没有个好家底,这练武可比文科费钱多了。
且武试也是要答卷的,也不比文科差多少,温润知道南宫易认识字儿,但是读书上就差了很多,不过他年前最喜欢待的地方,除了陆氏医馆,就是王珺的书房……反正王珺那个时候也没在家,书房里的东西,可比温润的书房少多了,他跟王珺一样,最讨厌看书了。
但是他看兵书还是可以的,结果这就武举人了!
“你考了武举的试?”温润太惊讶了。
武试啊,不管是什么考试,那也是试。
“武举基本上仿照文举办法,考试科目和内容也能够结合军中实际,先阅其骑射而试之,以策为去留,弓马为高下。这对哥哥我来说,小菜一碟啊!步射以九斗到一石三斗之弓力,马射以六斗至八斗之弓力,看参试者能否射中靶子;跷关、负重都轻巧的过了;另外再加上兵书和韬略也有了。武举的出身和任官也都仿照文举,基本差不多。”南宫易扬眉吐气的道:“咱现在也有了出身,正儿八经的武举人!而且还是个解元,高兴着呢。”
跷关和负重,用现在的话说就是举重和耐力测验。
“大哥挺厉害的呀!”温润夸奖了一下这个义兄。
“那是!”南宫易这个嘚瑟,就别提了。
武举的确是少见。
但不代表没有啊。
他这么膨胀,温润干脆给他浇了一盆冷水:“我记得,明朝后期的著名大臣熊廷弼,本来是武举乡试第一名的解元,后来为了证实自己的才能、洗刷武举的名声,他又参加了文举并中了解元。所以,他的大堂上有”三元天下有,两解世间无”的对联,大大地扬眉吐气了一番。”温润斜着眼睛看着南宫易:“大哥你这么能耐,不如也学一下这位熊大人啊?”
“什么狗熊不狗熊的,老子考个举人就行了呗!”南宫易才不傻,头摇的跟拨浪鼓似的:“少在那里起哄架秧子,来你家有正事呢。”
“说吧!”温润无奈的擦了把脸。
其实,古代的军中,真正值得炫耀的出身,是行伍,是军功累计上来的位置。
而不是走科举路线,这样的出身,只能是个混军伍上的,而不是武举这种形式。
整个历史上,虽然武人们武艺高强,甚至是武艺过人,可可历史上真正武举出身的名将却是凤毛麟角,只有郭子仪、戚继光、熊廷弼三人。
而且可笑的是,从武举出现开始,一直到被废黜,历史上的诸多名将,很少有人是通过武举起家的,基本上都是军伍起家。
看来实战,才是最重要的啊!
“你看我都这样了,是不是有资格去求亲了?”南宫易道:“我连聘礼都带来了。”
“那你家里那边?”温润知道,这个时代主要是家人做主。
婚事这种,哪怕是魔教圣女的闺女,也得听家里父母的安排。
陆夫人对自己女儿的婚事可是很看重的,温润告诉南宫易:“陆氏医馆,也有那么几个提亲的人上门。”
“什么?”南宫易顿时横眉冷对:“谁敢跟我抢陆大小姐?”
这架势,像是要跟人拼命一般。
“老倪家跟老程家,都去提过亲了,人家是六品的江南大营书记官。”温润呲了呲牙:“我这还有四个要学成的学生,马上就要出师了,他们秋天的时候,会去江南大营报道,给的官职是七品的采办,后勤营,安全上来说,比较好。”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