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页 把翻译电报的小内监翻译出一脑门的汗来,因为王妃娘娘在信里头骂李昭是大笨蛋。 李昭看了电报但是没生气,瞄了一眼努力做到面无异色的小内监,咳嗽两声背着手离开了。 倒是没生气,只是有点没面子罢了。 宋清月骂得挺对,就目前来说,大周对于草原政治局势的情报完全来源于博尔吉吉部,可若是哪天博尔吉吉突然叛变,或是因为其它什么原因跟大周闹翻了,大周对草原的情况就两眼一抹黑,跟瞎子一样一无所知了。 对外的情报部门,确实应该考虑建立起来了。 草原上,皇帝老爹打得比想象得要辛苦些。 这些蒙古人也是有备而来的,为了克制大周的火铳,特约造了一种前头用几层牛皮缝制的盾车,将人和马匹藏在盾车上慢慢靠近大周军队,等到了一定距离再发起冲锋。 而大周的火炮也因为身材过于笨重的缘故,在作战过程中显出了机动性太差的弱点。 一开始皇帝还以为可以靠火器秒杀的蒙古部队却在一开始的对战中占了上风,大周这里的炮兵部队甚至一度被他们骑兵绕后偷袭,损失了一个炮兵小队,被劫去五门炮呢,当时若非博尔吉吉部的骑兵及时来援,损失只怕会更重。 好在,经此一战,皇帝本人以及所有大周军官们都摆正了态度,不敢再有丝毫轻敌的态度,后来完全是以不计成本地重火力疯狂输出,才把蒙古的盾车阵打穿、打残了的。 目前草原并没有一个像成吉思汗一样的天降猛男将各个部落凝聚在一起,部落和部落之间现在就是塑料兄弟。 好几个部落都被大周的强火力给轰炸得心惊胆战,好些马儿现在看到大周的军服就开始撂挑子要罢工,可见是被吓成啥样了。 这还怎么打? 本来日子就够难熬了,眼见盾车阵又被打残了,那还打什么呀! 赶紧各回各家各找各妈吧。 大半的部落都有了退兵的意思,皇帝那边还在考虑,要不要继续把国境线往北推进。 李昭的想法是不再往北推进了,再往北推,就算暂时把鞑子们打退了,后勤跟不上,就是守不住的,想要守住国境线,就要再次投巨额的钱财、人力去修筑道路、和碉堡。 而这些人力物力的投入是一笔非常不划算的买卖。 李昭的想法,是希望蒙古的一些小部落可以识相一点,跟博尔吉吉部学习,归顺大周。 别说,到了七月末的时候还真有小部落的首领带着自家女儿跑去向李炟表示愿意归顺的,说是愿意大周到自己的地盘上修路造碉堡,巴望着大周也能封自己个什么侯爷当一当,每年再给个几百两银子和几百石粮食的爵禄之类的。 可问题是,皇帝现在也有点不太想去修路了。 再往北太冷了,根本种不了地,就算要养马,就现在的地盘来说也挺够地方的。 那路再往北修实在没啥意思了。 但这些人来归顺大周,也不能对人家不理不睬,皇帝首先发了圣旨,像当初云雄鹰一样,给封了两个口头郡主,然后分别赐给了老五和老六做侧妃。 其它的,皇帝自己也没想好要怎么办,所以他准备将人带去京城之后再慢慢谈。 (本章完)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