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百七十四章 戎与钺-《满级考古大师》
            
            
            
                
    第(1/3)页
    「哟,这斧头真不错诶。」
    「什么斧头,这叫钺。」
    庄云鹏搭着陈翰的肩膀,挤眉弄眼的说道。
    他俩此时正站在反山王陵12号墓发掘出来的文物面前。
    反山王陵,既然能被认为是王陵,当然是因为在反山的墓里,发现了很多代表王权的东西。
    国之大事在祀与戎。
    祀已经了解到了。
    那戎呢?
    如果说祀代表的是神权,或者说宗教信仰,那戎代表的就是王权无疑了。
    戎具体来说就是钺,戊也是指钺。
    钺作为王权的象征、王朝统治者军事统率权的权杖。
    《司马法》曰:「夏执玄戊,殷执白戚,周左杖黄戊,右把白髦。」
    殷人所执之白戚,乃戊之一种,《说文解字·戊部》:戚,戊也。
    「《墨子·非攻下》也说:昔者三苗大乱,天命殆之,日妖宵出,...…五谷变化,民乃大振(震)。高阳乃命玄官,禹亲把天之瑞令,以征有苗。……有神人而鸟身,奉瑾以侍,槛矢有苗之祥,苗师大乱,后乃遂几。」
    《墨子》所谓「天之瑞令「,据董楚平先生考证,乃是《六韬》中所谓「天钺「,大禹征伐三苗时所握的玉质信物钺,文献明言乃天赐,
    而在商、周二代,作为王权象征物的钺均是从前代王朝所承继,并由商王、周王赐给方国诸侯以为授予征伐军权的信物。
    然而,大量的考古证据表明,东南史前文化圈,即长江下游的江、浙、皖、沪等地,是华夏新石器时代石钺最为流行的地区。
    这里的石钺不仅在发现的数量上居全国之首,石钺的器形最为丰富,而且各种类型石钺的萌生、发展和演变序列也甚为清楚。
    作为夏、商、周三代王权之象征和军事统率权之仪杖的礼仪重器玉钺和青铜钺。
    从器形及其涵摄的文化、社会、政治和宗教功能上说,玉钺直接流行于东南地区新石器时代晚期的良渚文化,而为华夏新石器时代其他区域文化所不见。
    青铜钺则是东南地区良渚文化、薛家岗文化玉、石钺的延续。
    而在陈翰和庄云鹏两人眼前的这枚,来自良渚反山12号墓的玉钺王,颜色青带黄,未有使用过痕迹。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