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0章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真假千金互扯头花?我选抄诗成圣》


    第(1/3)页

    人皆有念,念则有光,谓之,灵光。

    灵光微弱,短暂,不然不会有灵光乍现的说法。

    但众人拾柴火焰高。

    集众人之力,汇众人之光。

    水墨广厦巍然立于大余府上空,焕发灿灿金芒。

    伴随轰轰雷声,城坚池固,俨然绘成一座浩不可摧巍如山岳的空中城池。

    真正地当得起那句——风雨不动安如山。

    高资也反应过来了:“是,是众志成城!”

    众志,成城,就是字面上的意思。

    白仁济仰头望着天空中的城:“今日予广厦灵光的幼童,日后读书,都将成为诗作者的学生。”

    苏小小继续执笔——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破字写成,邱灵均和钱良身后的喽啰全部单膝跪地,满头大汗。

    “他们这是怎么了?怎么忽然就跪了?”有看客不解。

    便有人嗤笑:“他们先前讽刺茅屋文宫,人家风雨不动安如山,他们自然是摧枯拉朽了。”

    那看客愈发不解:“不对啊,茅屋文宫都风雨不动,他们若是更厉害的文宫,不该更坚固吗?”

    那嗤笑的人嘴巴咧得更大了:“对啊,本该更坚固的。许是心思太脆弱,纸糊的文心自然经不住风雨。”

    看客听出说话之人的阴阳怪气,恍惚想起这群跪地的举人说过相似的语句——说一句女童生就有碍文名了?这心思该多脆弱,怕是文心都摘不到吧?

    苏小小作诗之前,虽然借口偶遇老伯,修葺茅屋不成,茅草被顽童抢走,都是听来的见闻。

    但细想来,未尝没有借茅屋喻茅屋文宫,将出言讽刺的举人们比喻为破坏茅屋修葺的顽童的意思。

    于是诗句祭出,破坏茅屋修葺的“顽童们”就受到了惩罚。

    一片议论之中,赵宝山提醒:“苏案首,请为此诗题名。”

    苏小小延续杜甫的命名,在纸上写下——《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诗成,才高四尺。

    一诗镇国,一纸千斤。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