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九章桑葚果酱-《农门女商,养个皇子当首富》


    第(2/3)页

    这不是叶霓夸张之词,毕竟这些都是染料之后剩下的拿来做的,一斗桑葚干就能制得这些,已经很多了。

    等王二郎再从关外回来,届时她手中桑葚干富足,就可以不用残渣再做,滋味想来也会更好些。

    话转到关外,一家穷苦人正在晾晒着桑葚。

    那瘦弱的夫人道:“仔细着些,都是要卖与二郎的。”

    “阿娘,我知。”

    干瘦的女娃娃上前拉住她的手道:“家里已经有了粟米,阿娘为何还吃桑葚?”

    这东西比不得主食,吃多了人胃里会发酸,此前给阿娘抓药吃时,那郎中言说要少食些,女娃娃都记在心里呢。

    妇人笑得慈爱,“傻丫头,阿娘是爱吃桑葚才吃的。”

    女娃娃闷着头打掉她手里的桑葚,见此那妇人才不再吃,“小小娃娃,怎得脾气恁大,来日如何找夫家哟。”

    “阿娘,我不找夫家。”

    自家的情况自己知晓,家里连个周全的衣裳都找不出,她出门还要穿着阿娘的外裳褂子。

    她小时候听媒婆言说了,没有嫁妆的女娘挑不到好夫家。

    没有好夫家就得过苦日子。

    于是去别人家过苦日子,女娃娃更愿意和阿娘在一起,起码日后阿娘岁数大了,她能照看着。

    至于她阿娘,丢了桑葚后就进屋做饭,一见那瘦的皮包骨的娃娃就心疼得直抹眼泪,她家娃娃命苦,出生在他们这样的人家。

    好在这次遇见了那王二郎,对方给自家买了好些粟米,还留下了许多豆干,不然……

    妇人的心沉了沉,但忽又升出期盼来,听那王二郎说,他认识一个大户人家,言对方若是收桑葚干,要先从自家收。

    虽说桑葚干也买不了甚好价钱,但在自己这样的人家,无异于是救命稻草。

    若是对方要的多,指不定还能攒些银钱,给自家娃娃买身衣裳,娃娃再大些就到了说亲的年岁,总不能一件像样的衣裳都找不出来。

    这户人家就是王二郎口中的寡妇门,前些年家里死了汉子,顶梁柱本就塌了一半,谁知儿郎出门做脚夫也折了,光是给父子两人置办棺材,就已经掏空了不富裕的家庭,谁知后面又遇到旱灾。

    多次打击下来,母女两人都要活不下去了。

    好在关外盛产桑葚,每年一到这年岁,就鲜少听到有人饿死。

    马上就要进入五月份,也不知那王二郎何时来。

    她们殷殷期盼的王二郎,此时正在叶家挑货。

    王二郎本来想早些动身,但前不久阿布写信送来,言自己不日即将赶来,考虑到关外路途遥远未知变数也多,王二郎就再耐心多等了几日。

    “这次还是都要豆干么?”

    “是哩,关外人爱这口,上次去还允诺了好些人家,总不能食言。”

    叶霓点头,于是喊了几个客栈伙计来抬货,这些都是她从村人那儿收来的,此前王二郎虽有心与村人交易,奈何对方不认他这个外乡人,因此两方人交易时还是会选择叶霓做中间人,一来二去的,居然有不少外地商贾跟风效仿。

    反正他们只是想买货,从哪里入手都是一样的,而且叶家还更有保障,因此这般做的商贾反倒越来越多,一度叫叶霓哭笑不得。

    但她也没辜负两方的信任,只是收个存储费,而且自打生意有越做越大的倾向,叶霓就找了人又挖了些地窖,如今叶家的存储空间大着呢,倒是不差些什么。

    王二郎挑好豆干后,又买了些胰皂,论起来与阿布做的买卖有些重合了,但此前阿布言说这一趟只挑香皂贩,毕竟香皂与胰皂一般重,但利润却天差地别,他这么做倒也无可厚非。

    本来王二郎也觉得利润低不愿意贩,但还是叶霓提点他。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