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哈哈哈哈,多谢欧阳兄,我等一定倾力配合欧阳兄把这新政之事尽快落实!” …… 大明洪武十四年二月下旬,在这因为郭桓案的提前爆发而起发的全国性反贪风暴中,江宁县正式开始了之前做足了准备的新政落实。 而这新政三策中,虽然官绅一体当差纳粮才是重点,但摊丁入亩却是前提。想要将这新政落到实处,第一步自然是要先将这‘丁税’的多少计算出来,然后再摊入到田租中去。 只不过说起这丁税,严格的来说在大明朝其实却是并没有。因为自大明立国起,就只有徭役。而徭役,除了如独子需要服侍衰老父母等特殊情况、以及在任官员可以优免和允许出钱代替外,其余却是需要亲身参与充当的。 所谓的丁税,只不过是原历史上自大明中后期开始的部分徭役折现而已。终大明一朝,即便是到了晚明的崇祯年间,仍有相当部分的徭役是需要亲身参与的。 所以这丁税的计算,第一步就是要将这徭役折算成银钱,然后再折算成粮食摊入到田租当中去。 而徭役,在这洪武年间,总共分为‘里甲’正役跟杂泛两类。 里甲是把百姓人户按一百一十户组织起来,分成十组。每组十年一次轮流服役,主要承担催征运解钱粮之类的公事。 至于杂泛,也就是杂役,除了里甲正役之外的通通都算是杂役。如解户、馆夫、修河、修仓等等。 因此,这徭役折钱的计算,自然是繁复无比。 不过好在此时的国子监生员在注重‘实操’的老朱要求下,都是要在朝廷各部门‘历事’实习的。所以虽说这计算繁复,倒也难不倒欧阳伦和沈翥、孟弼几人。 在花费了数天的时候走访、计算后,大明第一份‘丁银’便被计算了出来。 “欧阳兄,这一年三升每亩的丁税会不会高了些?” “是啊,如今咱大明的田租即便是官田,每亩也不过才五升三合五勺,民田还要减少两升。如今这丁税都赶上民田的田租了,这要是摊下去……” 江宁县衙,看着自己几人经过数天辛苦走访、统计算出来的丁税数字,沈翥、孟弼却是有些迟疑了。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