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页 “老哥你看咋样,这社学应该能跟陛下交差了吧?” 江宁镇钱家庄原社学处,指着眼前已经大致完工,只剩下最后细节装修的社学,在对学校未来的教学设想做了一通详细介绍后,钱宽不禁面带得色的转头望向了一旁的老朱。 洪武十三年八月,经过大半年的修建,被老朱作为试验田的江宁镇社学终于是差不多建成了。 比起原本那只有一间教室的‘培训班’式社学来,如今这新社学在钱宽的‘借鉴’下,却是被他按‘年级’、教学内容分成了二十多个班。 而且相比于以往在《三字经》、《百家姓》及《千字文》为基础开展的四书五经为主,史、历、算及律令为辅的教学内容来,新社学的教学内容却是刚好反了过来。 在钱宽的规划中,术算、律令甚至是各种带有‘手艺’性质的手工课,才是新社学的主流教学内容。 四书五经这些‘高端’玩意儿,却是与基础的《三字经》之类启蒙读物地位并没什么两样。 没办法,‘考公’的独木桥太窄,总得现实点儿不是? 所以,不管是从规模还是正规性、实用性上来说,如今的新社学都远不是从前的钱家庄社学、或者说整个大明的社学所能比拟的。 “交差?交得了,当然交得了!哈哈哈哈……” 听到钱宽那自得不已的询问,冒充汤和代表自已来‘验收’的洪武大帝,此刻也是不由自主的畅快大笑起来。 没办法,谁叫苦出生的洪武大帝是注重真材实学的实干派呢。所以面对这么一所前无古人的综合性社学,能不让他欣喜? “哈哈,有国公爷这句话就好!咱终于可以……” 听到‘汤和’的肯定,任务完成的钱宽却是又准备继续自已做米虫的躺平生活了。 “钱宽接旨!” 然而,还没等他高兴完呢,伴随着一卷熟悉的金灿灿黑牛角卷轴如同变戏法般出现在老朱手上,一道让钱宽顿感不妙的宣旨声却是再一次回响在他耳边。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