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页 张承本人几乎就是战场上被俘,对于苏曜的威名和手段,他有着切身的体会和深刻的认知,万万是不敢反对的。 君不见,那向雄就是因为投降慢了,闷头逃跑,最后在后门处被擒还胡言乱语,落了个满门抄斩的结局。 回想起向雄那悲惨的下场,张承等本地世家就不禁打了个寒颤。 这一下所有人都知道了,苏曜虽然年轻,但手段雷厉风行,对敌人绝不手软。 对抗是死路一条,合作还有一线生机。 既然如此,那么大家此刻自然就是一团和气,吹的是花团锦簇,全力表示支持苏曜的改革和政策。 对于这些人的小心思,苏曜其实心里也有数。 不过这不要紧。 只要这些人表面上愿意合作,能够执行他的政策,不进行武装暴动那就足够了。 毕竟,真正的权力,从来都不是靠嘴皮子说出来的,而是靠实力和手段去掌控的。 等到他的政策生效,局势稳定后,这些人再想反对,那他们也就只能是螳臂当车,不值一提了。 “诸位,本将军感谢大家的支持和信任。”苏曜站起身来,目光深邃地扫过在场的众人,声音沉稳有力,“河内郡的未来,需要大家的共同努力和付出。” “大将军放心,我们一定会竭尽全力,不负大将军所望!”众人纷纷拱手行礼,表示将全力支持苏曜的改革和发展规划。 苏曜微微点头,心中暗自盘算着接下来的计划。 他深知,虽然河内郡已经平定,但天下的局势依然动荡不安。 各地诸侯割据一方,屡有争斗,如王匡这般心怀野心,对中央命令阳奉阴违者不知凡几。 而朝廷现在不但中央军的力量没有恢复,还面临着严重的财政危机。 苏曜必须与时间赛跑,在各地的反对浪潮形成之前,建立稳固的根基,保持强大的军力。 为此,在下令于河内筹集钱粮物资,并将其解运洛阳,暂解燃眉之急后,苏曜没有选择回京,而是直接将目光放到了西侧的河东郡上。 这个朝廷的盐铁基地,现在正被白波军撕裂,当地太守王邑困守郡府安邑,数年不得寸功。 这个太守既解决不了当地白波军的动乱,也无法向朝廷钱粮与物资支持。 现在王匡授首,河内克复,是时候解决河东郡的遗留问题了。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