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页 “是啊,”钟光邦也感慨道,“有了这批骨干,我们的分校和根据地建设工作,就好开展多了。” 王林拿着电文,来回踱了几步,心情激荡,如释重负。他仿佛已经看到,在这些新鲜血液的注入下,分校顺利开学,教室里传出朗朗的读书声,干部们的理论水平逐步提高,根据地的各项建设蒸蒸日上…… 片刻之后,他停下脚步,眼神恢复了平时的锐利与冷静,开始下达一连串的命令: “政委,你亲自负责这件事!立刻组织一个精干的接待小组,带上警卫部队,确保这批同志沿途的安全,尤其是过封锁线的时候,绝不能出任何岔子!要像接宝贝一样把他们平安接回来!” “是!我亲自安排!”王光道郑重应道。 “参谋长,你负责筹备工作。这批同志一到,立刻安排见面会。同时,加快分校的校舍选址和修缮工作,教材、教具也要尽快准备起来。告诉李云龙、丁伟他们,都给我把看家的实战经验总结好,准备上台当老师!文化理论课,就交给这些延安来的秀才们!” “明白!校舍初步选了几个地方,等赵刚同志他们到了,可以一起看看定下来。”钟光邦点头记下。 “还有,”王林补充道,“那十位团级政工干部,先不急着全部分配下去。请政委先和他们逐一谈话,了解每个人的特长和经历,然后根据各军分区、各部队的实际需要,再统筹安排,一定要人尽其才!” “好!这样安排最稳妥。”王光道表示赞同。 命令迅速下达,整个军区指挥部如同上紧的发条,高效运转起来。王林走到窗边,推开窗户,深秋清冷的空气涌入,带着山野的气息。他极目远眺,层峦叠嶂的皖南山区在晨曦中展现出雄浑的轮廓。 他知道,这批来自延安的星火,即将在这片充满希望的土地上,燃起照亮华中抗战未来的熊熊火焰。他的心中充满了前所未有的信心和期待。抗大鄂皖苏分校,必将成为培育华中抗战骨干的摇篮!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