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讨论持续了很长时间,各位首长从军事、政治、后勤、群众工作等各个角度深入剖析了三大区域的特点、优势和面临的困难。共识逐渐清晰:必须打破现有的指挥壁垒,将这三块区域的力量有机地整合起来,形成一个统一的、强大的战略区,才能应对未来日军可能发起的更疯狂反扑,才能真正在华中敌后站稳脚跟,并谋求更大的发展。 最终,一位首长综合了大家的意见,做出了总结性的发言,其声音沉稳而有力,蕴含着决断的力量: “同志们,综合大家的意见和前方的实际情况,我提议:” “一、139师正式成立一个全新的战略区——鄂皖苏军区。其辖区涵盖目前139师活动的大别山区、江北地区、皖南沿江地区。这是一个跨省区的军区,符合当前敌后抗战的实际需要。” “二、军区领导机构:任命王林同志为鄂皖苏军区司令员,统一指挥辖区内所有抗日武装力量。同时,他仍兼任139师师长,确保对这支主力劲旅的直接领导。军区政治委员的人选,由王光道担任,与王林同志搭班子。” “三、军区下辖四大军分区: 大别山军分区:以丁伟旅为基础,整合当地游击队、民兵组建。负责在大别山区建立巩固的根据地,广泛开展游击战争,牵制与打击江北、皖西之日伪军。 江北军分区:以黄木生江北支队为基础扩建。坚持并发展江北四县的斗争,保持对津浦路及扬州、仪征等地的压力。 铜陵军分区:以139师部分主力一个旅部队组成,重点负责铜陵至繁昌段长江南岸防务与破袭作战。 芜湖军分区:以139师另一旅主力相应部队组成,重点负责芜湖至无为段长江南岸防务与破袭作战,并伺机向江北渗透。” “四、军区的当前与长期任务: 短期:各军分区迅速整顿部队,消化缴获,补充兵员,巩固现有区域,积极对敌开展交通破袭、据点拔除、伏击运输队等作战行动。 中期:全力打通四大军分区之间的战略联系。尤其是要创造条件,积极向合肥方向渗透。合肥虽此次未能久占,但其战略中心地位未变。要通过地下工作、小部队游击、争取民心等方式,努力使四大军分区未来能连成一片,至少确保交通线、情报线的畅通。要以合肥为潜在目标,不断削弱其周边日伪力量,为将来再次光复创造条件。 长期:将鄂皖苏军区建设成为华中敌后坚强的抗日堡垒,成为插在日军心脏地带的一把利刃,有效地配合正面战场,并为未来的战略反攻积蓄力量。”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