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果然,朱棡没有在这件事情上多深究。 虽然他觉得,自己家父皇刚才说起永乐盛世时,那般笃定,和自然。 就像是在说已经完全发生过的事。 应该不像是说错了那么简单。 像是本来就存在一个永乐盛世。 可是他也是饱读诗书之人,压根没有听说过永乐盛世,历史上也根本不存在这么一个盛世。 那在这种情况下。只能选择相信自己家父皇是说错了。 不然,自己家父皇,从哪里能变出一个永乐盛世来? 朱元璋没有给自己家三儿子,太多思考的时间。 马上就接着开口,顺着之前的话往下说。 “正所谓乐极生悲,否极泰来。 当一个国家到达盛世之时,接下来这种盛世的状态,很难保持太长时间。 很快就会开始走下坡路。 且这种下坡路一旦走起来,就一发不可收拾。 是大势所趋,根本没有办法撼动。 在衰落的过程里,会出现一些中兴之主,或者是中兴名臣。 使出浑身解数,来对这个事儿进行解决。 拼了命的,想要让这个帝国变得更好,止住颓势。 历史上,也出现过很多,比较出名的中兴。 可是这些中兴,往往持续的时间,也并不会太长。 用不了多长时间,就会再一次陷入颓势,接着江河日下。 而这些中兴之主弄出来的中兴,距离盛世,也有着很大的差距。 中兴之后,王朝会持续的衰落。 这个趋势不会变动。 最终到了后来,会出现大规模的农民起义。 众多活不下去的百姓开始造反,一波又一波,直至推翻天下,建立新的王朝。 而在这整个王朝兴衰的过程里,最为根本的还是土地。 王朝盛世出现之后,为什么会由盛转衰? 其中最为根本的原因,就是人多了,地却没有变多。 平均到每个人头上的土地,会减少很多。 本来,这就是一件很严重的事情了。 可在这个过程里,还会有诸多随着王朝的发展,成了气候的勋贵,地主乡绅等。 通过各种各样的办法,去兼并土地。 和那些自耕农的争夺土地。 人口增加,自耕农们手中土地变少,想要维持生计并不容易。 抵御天灾人祸的能力,也会迅速下降。 而与此同时,他们所需要交的赋税,并不会减少,甚至于还会增多。 这是为什么? 是因为那些权贵们,大多有着特权。 可以通过各种手段,少交税或者不交税。 而那些负责收税的人,也大多不敢征收他们的赋税。 可是税却是要收的,怎么办? 就会把本该由这些权贵们,缴纳的赋税,给转移到没有破产的自耕农的头上。 本来自耕农的数量,就因为权贵们的兼并,而在在不断的减少。 生活变得愈发的困苦。 现在还将更多的赋税,转移到他们的头上来了。 这将进一步的,导致自耕农变得越发的困苦,压力倍增。 遇到一些天灾人祸,就会有更多的自耕农破产。 破产之后又该怎么办? 自然而然,便是失去他们赖以生存的土地。 成为别人的佃户。 或者是直接投献大户。 或者是隐户。 有一些,干脆直接逃亡到深山之中,做起了流民,强盗。 更多的土地被人兼并,更多的自耕农消失不见。 这导致朝廷的税基,再一次迅速的减少。 朝廷是需要收税的,没有税就运行不下去。 怎么办? 只能继续加税。 而这些权贵们,还是有手段的避税。 更多的自耕农,会因此而破产。 于是,形成了一个恶性的循环。 天灾人祸,官府催逼,更多的赋税,压到了数量更少的自耕农头上。 他们的压力却越来越大,如此一来,会出现一个什么情况?” 朱元璋望着朱棡出声询问。 朱棡这个时候,已经没有心思,去考虑自己家父皇刚才所说的永乐盛世的事了。 所有的心神,都被自己家父皇,此时所说的这些给占据了。 他的面色有些发白了,嘴里有些发苦。 俨然已经是被自己家父皇,所说的这些给惊到了。 “自……自然是越来越多的百姓,活不下去。 朝廷手里面没钱,税都被那众多的权贵,众多的富户们给截留了。 朝廷手里面没钱,进一步加税。 却还是会被他们,给摊派到众多百姓头上。 而这些人,还会借着朝廷加税的时机,上下其手,疯狂的压榨。 对自耕农们敲骨吸髓。 一场加税下来,只怕从自耕农手里面收的税,有八成都进了他们自己的腰包。 而后……而后便是众多活不下去的百姓。揭竿而起 天下到处都是造反的百姓,到处都是饿殍。 王朝陷入到巨大的危机里。 朝廷派兵镇压百姓造反,按起葫芦浮起瓢,力不从心。 最终……便是轰然倒塌,王朝覆灭……” 这话说完,晋王朱棡面色有些发白,声音也显得干涩。 按照自己家父皇所给出的思路,从土地兼并这个角度来看一个王朝的兴衰,竟然竟然会把一切,都看得如此的直白了。 确确实实,如同自己家父皇所说的那般。 王朝的兴衰,土地兼并才是最为根本的原因。 在这个过程里,肯定会有贪官污吏上下其手,也有昏聩之君等等各方面的影响。 但是,最为根本的原因,还是土地兼并。 若是没有土地兼并,众多百姓能活的下去,朝廷能收上税。 那很多事儿,都会变得不同。 王朝覆灭之后,新的王朝建立。 这个时候经历了乱世,众多的人口死亡。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