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1 老胡认识你,大刀不认识你-《大清话事人》
            
            
            
                
    第(3/3)页
    “有2位本地士绅求见。”
    “踏马的,老子在打仗,他们来凑什么热闹?”
    “说是要给大军提供10头猪,条件是不要毁了西边那块坟地。”
    “什么坟地?”
    “说是他们俩家的祖坟。一家姓葛,一家姓张。”
    胡之晃脑瓜一激灵,低声问道:
    “附近是不是有个葛村?”
    “对。”
    “那老货是不是叫葛有财?”
    绿营兵递上帖子,上面有2人的名讳。
    ……
    胡之晃原本是半文盲,识字不多。
    可在董府这段时间还跟着夫人认识了几十个比较重要的字。
    比如“官”、“财”、“金银”、“兵丁”、“枪炮”、“美女”、“东吴”之类的,可能对未来的发展有裨益的优美字词。
    他一眼就瞅见了葛有财,最后的那个财字。
    笑的露出了大白牙:
    “娘的,这是自己送上门了。把人扣下来!”
    “嗻。”
    绿营兵才不问扣人的缘由呢。
    拿了两根粗麻绳,先把人捆了拴在马车上。后来觉得这俩老货叫唤的烦人,就塞块破布把嘴给堵了。
    打仗要紧!
    前方,枪炮齐鸣。
    “总戎,抬枪到了。”
    “靠恁娘,这帮王八羔子终于到了。快,准备上抬枪。”
    ……
    抬枪,一种颇具大清特色的火器。
    介于火枪和火炮之间!
    看似落后笨拙,实际上战场威力惊人。创造过无数奇迹,一直沿用到200年后。
    明亮给的这批抬枪质量很不错。
    乌黑厚实的枪管,结实的榆木枪身。
    装填很费劲,一杆抬枪需要3个人伺候,足足150息才搞定。
    胡之晃急的直骂娘。
    因为对面的苏十八部,已经开始试探突围了。
    苏十八不傻,只是缺少正规战场经验,做出正确决策慢了些。他,早就该突围了!
    ……
    “总戎,30杆抬枪准备完毕。”
    “那还等什么。轰啊。”
    两人一组,抬枪的轰鸣声响彻战场。
    漫天飞舞的霰弹铁砂,苏十八部被压制的头也抬不起来,狼狈不堪。
    中枪者在地上打滚哀嚎,痛苦的捂着伤口挣扎。即使是优秀的外伤大夫来了,也束手无策。只能狠心把一整块肉都剜掉。
    反击的火力顿时弱了下去。
    许多人心慌畏惧,无心还击。而是抱着燧发枪四处寻找可以藏身的区域,哪怕是个坑,是个土堆也好。
    胡之晃哈哈大笑:
    “快,弓箭手全部压上。”
    没一会,大车后箭雨腾空飞起。
    一蓬蓬的落入苏十八部当中,成了压倒西北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都别慌,上刺刀,我们一起冲出去。”
    苏十八撕心裂肺的大喊,集合他的心腹,同时驱使一些杂鱼冲在最前面。
    ……
    刺刀冲锋,很考验双方的勇气。
    困兽犹斗之下的这些人红着眼睛搏命,气势惊人。
    大车防线后面的营兵见状,一哄而散。
    胡之晃目睹了这一幕,心中感慨“意料之外,情理当中”。
    高声喝令:
    “镇标左营游击。”
    “标下在。”
    “你带200鸟枪兵,去挡住贼兵。”
    “嗻。”
    “抬枪手,朝本官集中。”
    集结在大纛旗下的抬枪手们,紧张的再次装填。
    胡之晃则是拎着佩刀,冷脸望着他们:
    “都听好了,待会听老子的号令开枪。谁要是掉了链子,老胡认识你,大刀不认识你。听明白了吗?”
    “嗻。”
    ……
    胡之晃照例摘下凉帽,把大辫子一甩盘在脖间。
    扒掉官袍,露出伤痕累累的肥胖身躯。
    佩刀一指:
    “弟兄们,跟我冲的赏银翻倍!”
    被鼓舞的抬枪眼睛放光,跟着上官去玩命。
    清军打仗有个很大的特点,士气薛定谔!
    跟着一个不要命的主官,很容易士气爆棚!如果这个主官还很慷慨,那士气简直冲云霄!
    百十号人,乱糟糟的大踏步向前。
    最中间的十几号赤膊莽汉,正是胡之晃以及他的亲兵卫队。
    正在指挥部下和苏十八部对轰的左营游击,脑后的余光瞅见了这一幕。
    连忙招呼:
    “闪开!”
    众人如蒙大赦,呼啦啦退避到两边。
    (本章完)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