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页 “这家伙说的不错,英国人早就准备偷袭,我们只是知道英国人是什么样子的,所以做了提防!至于将防线布置在英国人的营地外……这点就不用提了!” 陈正威看了片刻就将电报放到一边。 至于那边的战斗情况,他暂时不做评价,也不准备插手。 那边就是去练兵的。 伤亡必然会出现。 在国务卿二次回应后,英国人更加愤怒了。 不过这次没有指责,甚至没有回复。 “英国人要动手了!”陈正威看英国人的反应就知道了,随后笑了笑: “实际上英国人一开始的指责,只不过是为了在国际舆论上占优势罢了!” “不论我们怎么回应,他们都会动手!” “师兄,发电报提醒他们?”李希文问。 袁世凯很会做人,他和袁世凯虽然只接触过几次,但对他的印象很好。 “这种事他们都不能察觉,还需要我提醒他们,还要他们做什么?”陈正威反问道。 如同陈正威所说那样,英国人早就想报仇了,无论怎么回应,英国人都会动手。 就算袁世凯没先下手为强,英国人也在准备找个机会开战。 在陈正威和李希文交谈三天后,英国人就做好了准备,军队在清晨5点便出发,数个步兵团一起出动,总人数超过6000,预计在中午之后就发动进攻。 大量的士兵成队列向着美国的营地前进,就连大地都在微微颤动。 骑兵跟在两侧,而火炮被牵引在军队的后方。 在确定了对方指挥官的风格后,英国人准备利用自己的数量优势,逼迫对面正面交战。 他们这次的信心十足。 从上次的对方的偷袭中就能看出,对方在前线的战术指挥和应变能力上,只能说是还不错。 而且对方在正面战斗时,只能说是中规中矩。 虽然对方的重机枪数量更多,威力更强,但己方同样有着火炮。 在面对面的硬碰之中,英军指挥官有信心击溃对方。 然而他不知道的是……对方的指挥官换人了。 袁世凯是个聪明人。 他的长处在于政治、战略眼光和练兵,而不是前线指挥。 在第一次偷袭失败后,察觉到英军的一些动向,虽然不忿,但他还是将战场权临时指挥权交到约瑟夫.潘兴手中。 第(3/3)页